Message MICROSCOPYXINSHEUSR新社微觀學獨具匠心職人故事,追求極致地方價值在台中新社區,每位職人都是土地上獨一無二的故事演繹者,以匠心獨運的專業技藝,凝聚著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演繹著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傳奇。6月產業再興 -跨域社會設計翻轉新社農創品牌價值Vol.0022024Brand Reshaping, Starting from the Heart, Showcasing Local Charm!
XINSHE CULTUREA place rich in history and culture.
00BAARTISANXINSHEDANGOTABLE OF CONTENTSRecommendedOrder目錄推薦序新社職人新社串串/:/:在地人士計畫主持人布拉姆田莊安妮公主和風河巷農業職人小溪頭咖啡先生有夠蚯在地農民在地導覽員指導單位計畫單位出版單位計畫主持人共同主持人協同主持人計畫統籌專刊編輯視覺設計插圖設計採訪文字新社串串特別感謝協辦單位地址電話 教育部、臺中市政府、新社區公所嶺東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符逸群宋思明、吳宜真張露心、藍偉憲、陳健文、吳崇榮、黃松智何柔瑩張露心、陳正桓、陳奕彤陳奕彤邱琬婷、王彥雯、蘇琪茵柯永輝許銘娥、葉駿霖、 楊語庭、鍾佳諭、吳芳萱、陳若瑄九庄媽文化發展協會、新社中和社區發展協會、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新社區在地業者嶺東科技大學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暨 USR 計畫推動中心408 台中市南屯區嶺東路 1 號04-23892088#3831、3832、3833020312162228300434384144
推薦序Foreword新社夢想沃土:孕育卓越職人技藝The Land of New Society's Dreams:Nurturing Excellence in Craftsmanship林昌民 中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新社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景觀與氣候條件,成為無數人實現夢想的沃土。在過去二十年中,許多才智卓越的專業人士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華和專長,從基礎的一級農業產業,結合二級加工及三級行銷服務,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並孕育出繁花似錦的職人技藝。本期介紹的九位職人,各自在其專業領域中展現出卓越的才能與堅持,為中和社區注入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無限的可能性。他們的故事,不僅彰顯了專業與熱忱,更讓我們看見了新社區的多元與美好。希望透過這些感人的故事,能激發大家對於在地文化的熱愛與關注,也期許這些職人能繼續傳承技術與精神,促進產業的跨領域整合,並引入永續發展與樂活精神,創造深厚在地價值。此外,我們要特別感謝嶺東科技大學在「新社串串」設計案中的貢獻,這項創意不僅提升了社區的美學價值,還促進了地方職人經濟的發展。展望未來,我們期待通過與嶺東科技大學 USR計畫的深化合作,為新社中和社區帶來更多創新與發展的機會,創造出充滿感動力的「新社六( 星 ) 級產業體驗」,實現更多的可能性。2
Craftsmanship and Innovation:The Aesthetic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Zhonghe Community計畫主持人 符逸群 副教授兼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新社微觀學》2024 年 6 月號專題報導了中和社區的代表性行業達人,這是嶺東科技大學設計學院 USR 團隊多年來辛勤耕耘與積累的成果。本期雜誌生動呈現了中和社區的農藝美學與文化故事。作為計畫主持人,我懷著無比的榮幸與自豪,向大家推薦這本充滿匠心與情感的《新社微觀學》2024 年 6 月號。中和社區位於台中市的新社區,地理位置四周環山,景色宜人,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片土地上,每一位達人都投入無限的熱情,將傳統農業植作與現代工藝設計相結合,創造出無數令人驚嘆的作品。他們的故事不僅展示了個人的努力與創意,更反映了中和社區的繁榮與發展。本期《新社微觀學》特別報導了多位中和社區的達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發光發熱。例如,布拉姆田莊的林敬醇女士,從會計轉行成為紙黏土藝術家,她的創作推動了地方的手作體驗經濟;而安妮公主花園的林昌民先生,則以香草園和歐式庭園餐廳為核心,將香草融入生活,創造出獨特的園區體驗,並成為台中地區婚宴會場的首選之一。此外,咖啡先生曾國封先生在退休後投身咖啡栽培,製作出帶有酒香的特色咖啡,成為許多咖啡愛好者的最愛。在這期雜誌中,我們還介紹了中和社區的環保實踐,例如有夠蚯的張順池先生,通過養殖蚯蚓分解廢棄菇包,實現了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為環境保護做出了積極貢獻。沐心泉的黃建宗先生從種植檳榔轉型為花卉農場,透過改造地貌,種植各式美麗花卉,不僅成功進行水土涵養,也吸引了大量遊客,創造了雙贏的事業。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團隊宋思明老師於計畫相關課程中,指導學生團隊研發以新社中和職人為背景的設計創作「新社串串」,參加 2024 荷蘭湛藍設計獎,獲得社會設計 - 綜合平面設計類、社會設計 - 插畫類、社會設計 - 包裝設計類等三項金獎的肯定,以及國內典創獎大專插畫組金獎,本團隊師生展現出的設計涵養與能力值得肯定與讚揚。《新社微觀學》不僅是一份雜誌,更是一個平台,讓我們能深入了解台中新社的多元文化、豐富歷史和產業發展。我們希望每一位讀者在翻閱這本雜誌時,能夠感受到台中新社的獨特魅力,並從中獲得啟發與共鳴。誠摯推薦大家閱讀《新社微觀學》2024 年6 月號,一同探索新社中和社區這片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土地。匠心巧藝中和社區的創新美學與文化傳承3XINSHE MICROSCOPY
/:A許銘娥、葉駿霖、 楊語庭、鍾佳諭、吳芳萱、陳若瑄2024Indigo Design Award 荷蘭湛藍設計獎社會設計類「綜合平面設計類」、「插畫類」、「包裝設計類」金獎點創獎 大專插畫組 金獎設計師嶺東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嶺新創意實驗室Lingxin Creative Lab嶺東科技大學透過 USR 計畫,秉持著「教育與社會接軌、創新與實踐並行」的理念,深入台中新社地區,進行地方產業設計創意實驗。以創新品牌形象、設計翻轉價值、多媒體數位科技、地方創生為實驗範疇,進行設計提案;期許透過師長帶領學生與社區的合作,激發地方產業的創新潛力,提升當地經濟與文化價值。在地X文化X品牌4
5XINSHE MICROSCOPY
6
19 產業 23 職人,串起新社好風采,集結新社中和職人,完善遊客體驗,將新社中和品牌化。統一新社中和視覺感受,透過包裝推廣中和地方特色,及提供完善體驗資訊,讓當地人對新社中和重拾信心,也改變外地人對新社中和的刻板印象,重新認識新社中和。新社串串是一個統一台灣新社中和社區 19 個職人品牌的設計項目,通過編輯和包裝設計增強遊客體驗。 我們選取農業的職人產物轉化成瓶裝果醬與沖泡粉,集結成禮盒包裝以「拼圖」為發想,並呈現一 幅「當地特色景觀畫作」,便符合凝聚理念。當觀光客來到新社時,職人們能以「禮拼」作為分享物,並以伴手禮的方式,讓遊客們帶回家與親朋好友們分享,增加遊客們的遊玩體驗。「禮拼」不僅是作為推廣當地的農產品禮盒,在吃喝玩樂的同時,更是能讓大家多認識新社的互動設計。7XINSHE MICROSCOPY
豐埔產業道路 Fengbu Industry Rd豐埔產業道路 Fengbu Industry Rd中興街 Zhongxin St協中街 Xiezhong St中93中95中95A1C6B3C2B1C3C1C7A2A4A3C5C4A5B2龍安橋 Longan Br id ge興和產業道路 Xinghe Industry Rd中興街 Zhongxing St南華街 Nanhua St01kmA1 安妮公主花園 / A2 桃李河畔 / A3 沐心泉休閒農場 / A4 雲閒居景觀民宿 / A5 李白梵谷露露山丘B1 梅鐸書屋 / B2 和風河巷 / B3 布拉姆田莊 / B4 有夠蚯C1 淘氣小農 / C2 龍安果園 / C3 芳郁農園 / C4 黃薑農園 / C5 小溪頭生態園 / C6 橘子紅了觀光果園C7 抽藤坑咖啡新社中和職人村 Xinshe Jhonghe Specialists Village現正開啟小旅行,輕鬆暢遊地景 細聽職人說故事,手作體驗職人村的美好 往花海往南投農業 休閒娛樂 手作C7中興街 Zhongxing St中9 58
豐埔產業道路 Fengbu Industry Rd豐埔產業道路 Fengbu Industry Rd中興街 Zhongxin St協中街 Xiezhong St中93中95中95A1C6B3C2B1C3C1C7A2A4A3C5C4A5B2龍安橋 L on ga n Brid ge興和產業道路 Xinghe Industry Rd中興街 Zhongxing St南華街 Nanhua StB1C1C3中興街 Zhongxing St中9 59XINSHE MICROSCOPY
10新社職人StaffXinshe/:B
XINSHE MICROSCOPY11
B-01到新社除了欣賞好山好水,要怎麼玩才會更有趣?在地深耕 20 年的布拉姆田莊除了提供造型皂黏土、蚊香、紅龜粿、香菇太空包再利用等 DIY 手作課程,還能帶你去採香菇、吃特色美食、享受悠閒下午茶或推薦民宿、露營區等,讓你在一天或兩天遊程中玩得盡興,又能親身體驗食農教育在地方扎根的成果。依官網活動發布時間為主0988-720-278426 台中市新社區協中街 3-30 號營業時間預約電話園區地址Plum Field布拉姆田莊 - 林敬醇在地手做Handcraft Course12
01布拉姆田莊職人林敬醇原本是公司會計,後來有朋友拿了造型紙黏土給她,她覺得捏塑各種造型很有趣,從此投身鑽研紙黏土各項技藝,多年下來光是學費和取得各項證照就花了上百萬元,讓她笑說如果當年的興趣是學烘焙,說不定早就賺了很多錢。林敬醇約 20 年前跟著弟弟林建安(Andy)到新社落腳,租地務農種菜並投入食農教育,一步一腳印走自己的路,後因地主收回土地,陸續更換地點,但仍堅持生態農法和永續循環產業,還成立假日農夫認養專區等。從會計轉行成紙黏土藝術家How can I make it more fun to visit?手作體驗Handcraft Experience13XINSHE MICROSCOPY
新社屬客家庄,林敬醇也推動紅龜粿 DIY 體驗,除了傳承傳統作法,還結合新社香菇文化的香菇、瑪利歐等製作創意紅龜粿,獲得台中市政府獎勵,林敬醇暱稱為「醇粿子」。為了串起新社農業與餐飲、住宿等休閒產業,林敬醇也推動一日或二日遊程,從協會所在地的星願紫風車出發,帶領民眾拜訪村裡的職人,如上午先去體驗採菇,中午到菇料理特色餐廳用餐,再去景觀餐廳喝下午茶或體驗其他特色手作課程,如果要住民宿或露營,協會也可以提供諮詢等服務。「我們是做憨人的工作!」林敬醇說,新冠疫情重創新社休閒產業,但疫後階段,許多人選擇出國,讓苦撐的新社商家哀嚎不斷,只希望透過大家的合作與堅持,明天會更好。手作體驗DIYRed Tortoise CakeHandcraft Experience14
身兼新社區休閒農業導覽發展協會總幹事的林敬醇近年來更把紙黏土手藝與新社在地元素結合創作,例如新社因種菇使用許多太空包,林敬醇就把可能淪為廢棄物的太空包外部透過紙黏土,做出可愛的香菇或愛吃香菇的瑪利歐等造型,為它穿上美麗新衣,同時在造型太空包上種小麥草等,變成小盆景。林敬醇還利用皂黏土創作出如玉蘭花、金針菇,甚至「台灣 LV」茄芷袋等造型手工皂,或以香茅、艾草、廣藿香、龍柏等植物香料結合皂精等,製作出紫斑蝶、四季豆等栩栩如生的造型蚊香,連接黏土、食農教育、新社等元素。手作體驗Paper Clay andSoap ClayHandcraft Experience15XINSHE MICROSCOPY
B-02抱持著「分享美好生活」初衷的林昌民,2003 年在新社白冷圳 2號「倒虹吸管」旁,打造出 3 公頃的歐式庭園餐廳「安妮公主花園」,除了把香草融入餐飲並發展出相關的手作體驗,新冠疫情後還順應潮流,朝向客製化的戶外婚宴或烤肉派對轉型,近年更積極參與社區營造,想要讓更多外地人看見中和社區的真善美。10:00-18:00,全年無休04-2593-1567426 台中市新社區中興街 223 號營業時間預約電話園區地址Princess Anne Garden安妮公主 - 林昌民在地料理Restaurant Cuisine16
林昌民的父親 50 多年前在新社買了近 10 甲土地,無償借給台電堆放天輪發電廠開隧道挖下來的土石,11年堆了 25 萬立方公尺的土石,後來台電費了一番工夫整地,才填平為平坦坡地歸還林家,1999 年 921 大地震,地上舊屋倒塌,白冷圳水利工程受損重建,讓他興起了「想為這片土地做點什麼」的念頭,構思將這裡打造成一個可以讓人紓解壓力、忘卻煩惱的園地。屏東科技大學園藝系畢業的林昌民跟父親說出「想開一間很漂亮餐廳」的夢想,因附近山區原本只有土雞城,被父親質疑說「你花那麼多時間念書,就是要開土雞城?」林昌民不放棄,持續溝通,強調兩者大不同,但父親的結論只是「比較漂亮的土雞城」。從土地到夢想From Land to Dream: A Story of Struggle and Aspiration17XINSHE MICROSCOPY
當兵期間,「薰衣草森林」引發新社景觀餐廳熱潮,林昌民退伍後獲得家人支持,先開發 3 公頃土地,發揮自己「拈花惹草」的專長,在 2003 年打造出擁有四季花卉的歐式風格園區和餐廳。大學時習得的香草知識加上新社的氣候,林昌民規劃了特色香草園,包括百里香類、鼠尾草類、薄荷類等共 3、40 種,他說台灣比較能接受水果系的檸檬味香草,如檸檬草、檸檬香茅、檸檬香楓等,芳香萬壽菊則帶有百香果香氣,這些香(藥)草除了可搭配料理、飲料,還可萃取精油。林昌民說,為了經營餐廳和園區,他還去上課學習原本不懂的經營管理、落地形農業模式、社區營造等,最後定調品牌「安妮公主」,並架構出「女孩子的夢想實現」基調,因此除了餐飲,林昌民也推出不少手作項目,包括帶小朋友親手製作公主鮮花皇冠、香草拓染、防蚊香水,或嘗試調配專屬的花草、果乾茶及精油純露等。Dreams and Creativity18
From Land to DreamNot just dining, but more about creating a style.不只餐飲,更多的營造風格# 學習 # 創造 # 開發# 實驗 # 夢想XINSHE MICROSCOPY19
Creating DreamWeddings in XinsheThe most romantic wedding and party venue in Xinshe.新社最浪漫的婚宴派對場地# 學習 # 創造 # 開發# 實驗 # 夢想20
經歷新冠疫情後,營運 20 年的安妮公主也面臨轉型。林昌民說,他約從 2 年前開始進行策略性調整,包括餐飲多元化,從早期受歡迎的德國豬腳、豬肋排等西餐,到增加牛奶鍋、香菇雞等火鍋系列,加上擔任廚師的大哥精通日本料理,因此他們包括中西日等各式餐點都能掌握,且價位從數百元到數千元都能接手。林昌民說,最重要的轉型是朝客製化的婚宴或派對發展,歐式風格莊園加上新社宜人氣候,很適合浪漫的露天派對,一開始是有客人主動要求來辦婚宴,幾場下來口碑不錯,客人還主動幫忙行銷,訂單陸續上門,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就水到渠成,如今訂單已排到年底,更符合他的轉型策略。林昌民也積極關注當地休閒產業的整體發展, 目前出任中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新社區休閒農業導覽發展協會常務理事,還是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理事、台中故事館發展協會會員等,他認為整體產業要繁榮興盛,就是要共榮共好,讓休閒產業、社區、遊客共創三贏局面。Diversified Development21XINSHE MICROSCOPY
B-03為了讓愛妻林珍珍能聽到兒時記憶中的鳥叫聲,張益誠 11 年前買下新社近 2500 坪的土地,打造出「和風河巷」莊園,從事園藝盆景創作並提供 DIY 體驗,又因為飽受肌少症所苦的太太不愛吃肉且害怕蛋腥味,張益誠 3 年前開始以放牧方式養雞,幾番嘗試終於生產出沒腥味的好蛋,讓太太補充蛋白質,更意外吸引不少粉絲上門買蛋,張益誠「寵妻」無極限,卻走出人生新風景。依官網活動發布時間為主0905-138-173426 台中市新社區中和里中興街 92 之 1 號營業時間預約電話園區地址Xanadu和風河巷 - 張益誠在地料理Restaurant Cuisine22
在新社實現的夢想Realizing Dreams彰化芬園出生的張益誠戲稱會認識住台中東勢的林珍珍是「呷好鬥相報」,他的二專同學先與林珍珍的姐姐交往,看到張益誠退伍後在台中市工作,就介紹林珍珍與他認識,沒想到成就2 對佳偶,張益誠與同學分別迎娶林珍珍姐妹,同學變連襟。張益誠原本在電子業工作,後來因工廠移往大陸,他雖曾到對岸支援,但最後決定辦理退休,留在台灣發展。張益誠夫妻在準備退休時就四處覓地,想要打造心目中的莊園,從新北三峽一路看到新竹、苗栗,後來在台中東勢一名仲介介紹下到了新社現址,第一次勘察時是下雨天加上看到整片雜木林,沒有很喜歡,不過第二次到訪時改觀,覺得還不錯,加上時屆清明,樹林裡傳來一種特殊的清脆鳥叫聲,林珍珍說是她小時候聽過的聲音,很喜歡,加上土地價格可以接受,就決定買下來打造「和風河巷」。23XINSHE MICROSCOPY
張益誠說,定居後發現附近的生態很好,常見到猴子、山羌、山豬、食蟹獴等,台灣藍鵲也偶爾現蹤,他們栽種許多小盆栽,並推出小盆栽 DIY 等體驗活動。林珍珍後來出現肌肉流失等情形,醫師建議多補充蛋白質,不過林珍珍不愛吃肉,也怕蛋腥味,買高蛋白粉來吃又過敏,愛妻的張益誠決定自行養雞,幾經嘗試終於成功產出讓太太認可的好雞蛋。張益誠說,他的蛋雞捨棄籠養方式,改採放養,讓雞隻有更充裕的活動空間,且飼料是全素料,期望從源頭減少腥味,平常也會補充「點心」,包括象草、鬼針草、薑黃、辣椒等,尤其薑黃會讓雞蛋更香,而紅辣椒是天然色素,會讓蛋黃顏色更深一些,不過因為每隻雞吃的量不同,蛋黃顏色也深淺不一。Rural Life24
An ecological farm combined with leisure experiences.XINSHE MICROSCOPY25
Self-TaughtChicken FarmingJust for His Wife to Have a Perfect Egg.自學養雞只為太太一口好蛋# 學習 # 創造 # 開發# 實驗 # 夢想26
張益誠分享好雞蛋的標準是蛋黃挺,旁邊會有一圈蛋暈,只要用水煮蛋就能吃到豐富的營養和好風味,不過雞蛋剛生下來的時侯含水量較高,煮過後不易剝穀,他建議先放在常溫下3 天再冷藏,讓水分稍微蒸發,蛋白也會更 Q。張益誠目前主要飼養漢德克品種的蛋雞近 300隻,並堅持從剛孵出的小雞開始養,他說這樣比較辛苦,因為小雞不會自己隨著下雨或天冷更換地方,有時還要和太太半夜到雞舍移置小雞,不過自己從頭養的雞更頭好壯壯,比較不需用藥,下蛋率也可達到近 9 成。從年輕時就喜歡四處尋覓美食的林珍珍也取得丙級廚師證照,提供客人預約風味客家菜,其中麻油燜鴨是招牌,她把鴨子醃製一晚後,用麻油爆香小黃薑後煸鴨,再放入陶鍋隔水蒸燉 8 小時,鹹香滋味很下飯,以鳳梨、香蕉等製作的風味豆腐乳也受到好評,是到和風河巷必買的伴手禮。Care for everychicken with loveXINSHE MICROSCOPY27
B-0476 歲的新社區中和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鄒景芳從小跟著家人務農,但農村生活不易,16 歲出外當建築工人,直到 30 歲那年因大哥意外過世,他回鄉重拾鋤頭扛起家計,協助扶養大哥的 4 名孩子,並在 921 大地震後投入社區工作,尤其是他參與的抽藤坑溪重建整治項目,更榮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金質獎,讓他很有成就感,樂當「快樂的憨人」。AgriculturalWorker農業職人 - 鄒景芳在地深耕CountrysidePlanting28
鄒景芳約 2 公頃的農地目前主要種植桃子、百香果與砂糖橘,其中桃子種了 10 多年,以屬於脆桃的「紅玉」與水蜜桃的「夏蜜」品種居多,他的桃子都是透過蜜蜂自然授粉,每年 4 月下旬起採收到 5、6 月,品質優良頗受歡迎,但是他最懷念的卻是小時候的「雞胸桃」,可惜現在少見了。百香果種了 5、6 年,以甜度比傳統百香果高的黃金百香果為主,鄒景芳只要有空就陸續種植 ,採收期從 7 月到 11 月,他說百香果需要泥土滲水率很強才種得起來,但去年生長期遇到連下 2個多月的雨,「沒辦法活了」;12 月起則是砂糖橘採收期,但是他也感嘆山區猴子愈來愈多且「什麼都吃」,讓農民損失慘重。鄒景芳說,跟著家人務農但「賺不夠吃」,16 歲那年,他哥哥當兵的朋友到新社玩,看到他家裡清寒,就帶他外出到台中、台北等建築工地工作,平常住工寮,加上台北多是說閩南話,他是客家人,有時連話都聽不清楚,很辛苦,不過回憶起這段日子,他淡淡地說:「時代就是這樣,每個人都一樣。」30 歲那一年,鄒景芳的大哥被水沖走,2哥、3 哥都在外地工作,身為家中幼子的他回鄉扛起家計,還要照顧大哥留下的 4 名小孩,陸續種過椪柑、梅子、甜柿、高接梨等,在檳榔產業興盛時,也有人勸他跟進,但他認為「適地適種」,中和社區會下霜,適地適種,永續經營Right Crop for the Right Land並不適合種檳榔,「勉強也沒有用」。為了精進農藝,鄒景芳 40 歲的時候還去中興大學進修蔬果管理、土壤等知識,他也感嘆氣候變遷對農作帶來的影響,如 1990 年代後期的中和社區,每天最高溫差可達攝氏 3 度,適合種甜柿,收入也不錯,但隨著氣候暖化,當時清晨氣溫約 15 度,現在則是 20 度以上,溫差變小且最低溫基準線上升,導致甜柿雖然結出黃色果實,但不會轉紅就直接軟掉,品質不好也就沒辦法繼續種植。新社山區在 921 地震成為重災區,鄒景芳熱心投入社區服務工作,擔任 921 中和社區重建委員會主委,後來又被推出擔任中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任內推動成立小溪頭生態園區、抽藤坑農夫市集等,並協助農委會水保局(已升格水保署)從事抽藤坑溪 921 地震與 72 水災的重建、整治工程,獲得公共工程金質獎殊榮。鄒景芳說,擔任社區理事長沒薪水,建設時雇工撥料要先墊錢,而且有時地方意見不一,還會「做甲流汗,卻讓人嫌甲流瀾」,不過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一切都是為了家鄉,也就樂在付出。29XINSHE MICROSCOPY
B-05務農 37 年的張振漢與太太江美雀多年來守著 4 甲多的土地,一方面辛勤耕耘,依時序輪流種出南瓜、百香果、甜柿、橘子、虎頭蘭等多樣農作物,一方面維護著有螢火蟲、青蛙等豐富生態的小溪頭園區,他說雖然農業一直在轉變,但他秉持小農多元種植、不搶收的原則,量力而為,保護環境也享受田園生活。Xitou小溪頭 - 張振漢在地種植Restaurant Cuisine30
Ecological Balance張振漢是台中東勢人,從小就看著父親種植梨子、橘子等水果,他 25 歲退伍後正式接觸農業,並打算多種些不同作物,開始覓地,隔年剛好同學說在新社中和社區有一塊地想賣,他在機緣下買了 4 甲多的地,並和太太搬到新社當起專業農民,目前有 2 公頃多栽植作物,剩下的土地打造為小溪頭生態園區。張振漢說,當時市場流行虎頭蘭,新社因海拔和氣候適合,他一開始也把主力放在這個領域,以往以盆花為主,但隨著年紀增長,搬運費力,目前大部分以切花賣到花卉拍賣市場,盆花現在只接受訂製,以花梗數量計價。賞花體驗Flower Appreciation ExperienceXINSHE MICROSCOPY31
他表示,虎頭蘭有上千個品種,主要依花朵大小區分成小輪、中輪與大輪 3種,花色有黃、紅、綠、粉紅等,過去還種過白花品種,但在台灣市場不討喜停種,且隨著新社氣候及市場取向改變,當地多數花農改種可全年採收的文心蘭,但他仍種著虎頭蘭,因為已投入許多心血加上年紀大了,穩定就好。農場只有張振漢夫婦經營,他們以小農「什麼都種」的多樣性原則,搭配錯開作物時令、工作時間來栽種作物,把精力分散到各個季節,不用投入太多人力種植和搶收,如 8 月收成南瓜、7 到 12 月是百香果、9 到 10 月有甜柿接手、11、12 月輪到滿樹橘紅的佛利蒙及 12 月到農曆年則是虎頭蘭上市。「農業一直在轉變!」張振漢說,海拔 600 到 1000 公尺的新社以前很適合種甜柿,他也種了 1、20 年,不過氣候變化導致甜柿脫澀逐漸不理想,開始移往 800 到 1000 公尺以上的高山種植,因此他的園區這幾年如果有柿樹死掉就改種橘子。張振漢說,政府約 8 年前從事社區規劃時,發現他這裡的生態好,螢火蟲特別多,農委會水保局(已升格農業部水保署)在此設立生態園區, 平常開放民眾參觀,有團體來辦活動時才預約導覽,且除了螢火蟲,這裡的青蛙也很多,畢竟生態是環環相扣,最重要的還是棲地保護,才能讓環境永續。AgriculturalTransformationand ConservationCultivating a Delightful Feast from Nature耕耘出大自然的美好饗宴# 學習 # 創造 # 開發# 實驗 # 夢想32
33XLN SHE MICRO-DISTANCEAdjust crop planting to create a sustainable farmXINSHE MICROSCOPY33
B-06為了喝到心目中好喝的咖啡,原本從事電子業的曾國封在退休前一年開始在新社老家土地陸續種下 800 棵咖啡樹,並學習用無氧發酵法製出酒香咖啡,在口碑相傳下成為許多同好競逐的限量品,他近年還逐漸轉種黃金果,以因應氣候變遷下的病蟲害困境,走出新的退休黃金路。Mr. Coffee咖啡先生 - 曾國封在地種植CountrysidePlanting34
65 歲的曾國封在半導體大廠服務多年,長期赴對岸幫忙開疆拓土,負責建廠、營運工作,因老家有棵咖啡樹,他採摘請人烘焙後覺得很好喝,決定退休後投入咖啡栽植,9 年前起在老家周邊的 1 甲多土地陸續種下約 800 棵咖啡樹。曾國封種的是「紅波旁」品種,他說紅波旁「非常野」,生命力旺盛,一年不一定生產幾次,但主要在每年 11 月到 12月間成熟。因找人採收工錢貴,他每年採不到一半的數量,產季每天約可自採 20 多公斤果實,烘焙後只能製出約 2 公斤的咖啡豆,每磅賣 1、2 千元,「怎麼算都不划算」。因為是自己要喝的咖啡,曾國封堅持不用農藥和化肥,只有用礦物油防治輕微的咖啡炭疽病,以及利用發酵的活菌肥補充養分。老家咖啡樹開啟第二人生The Old Coffee Trees Begin a Second Life.35XINSHE MICROSCOPY
紅波旁咖啡的酸味比較明亮,曾國封還跟石岡農會咖啡產銷班學習利用無氧發酵法製出帶有些微酒香的咖啡,不過這種製程受溫度影響,在密封發酵到最頂峰時就要拿去曬,很難控制,有時若遇到發酵頂峰期在三更半夜時更是辛苦。曾國封分析客層多來自中、北部,因為北部客人喜歡的咖啡口味偏酸,南部則偏重苦、黑。不過他說自家咖啡園的微氣候約是海拔 800 公尺,高度不到 1 千公尺,「種的勉強」,加上咖啡園靠近河床,高溫加上大雨後的高濕環境,他又不用農藥,炭疽病嚴重,打算廢掉 500 棵染病嚴重的咖啡樹,只保留約300 棵好好管理。曾國封 5 年前也開始試種屬於熱帶水果的黃金果,發現比較沒有病蟲害且四季皆可採收,經濟價值不錯,不過又面臨果子狸、鳥、老鼠偷吃問題,讓他很傷腦筋,只能安慰說是自家水果的品質夠好。曾國封退休後的務農路,走的辛苦但充實。The Path of Farmingin Retirement36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Zeng Guofeng's Coffee PlantationXINSHE MICROSCOPY37
B-07台中市新社區盛產香菇,每年帶來 20 多億元商機,卻有約 8 萬噸廢棄的太空菇包成為環境隱憂,「有夠蚯」負責人張順池約 5 年前投入養殖蚯蚓分解廢菇包,發展蚓糞有機肥種植蔬果等,讓農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除了有助減少汙染,更讓廢物變黃金。GoldEarth-worm有夠蚯 - 張順池在地種植CountrysidePlanting38
XINSHE MICROSCOPY3946 歲的張順池長期在新社從事社區發展工作,隨著年歲漸長,想要發展自己的事業,他看到新社每年產生許多廢棄菇包,還曾有人隨意傾倒到河川,汙染食水嵙溪等水源,影響到下游的豐原、東勢地區飲用水,因此萌生養蚯蚓分解廢菇包的想法,2019 年開始化為實際行動。張順池說,他把鄰居種菜不要的爛葉或火龍果、水梨等生廚餘加入廢菇包增加營養,在飼養場的地上養殖蚯蚓,雖然會引來螞蟻想吃蚯蚓,但蚯蚓會自行另外覓地而居,形成正常生態鏈。蚯蚓排出的蚓糞約 1 個月就可以收成,藉由機器的孔洞和翻滾可分離出蚯蚓和蚓糞,蚓糞因為無臭、質粒輕且營養均勻,可用於種植蔬果,對土地更友善;張順池還會讓前來體驗的遊客嘗試「蚓菜共生 DIY」,用箱子裝蚓糞種植蔬菜或香草後帶回家,或製成盆景娃娃等文創商品。蚯蚓繁殖過剩時,也可用來餵食蛋雞,節省飼料費開支,補充蛋雞動物性蛋白質,生產的蛋可以搭配食農教育體驗,讓遊客手作蛋捲,也有生技業者會買去萃取蚓激酶,或加工成為土龍粉等中藥材。張順池說,廢菇包也能鋪在養雞場地上當墊料,除了讓雞隻在上面活動時比較不易受傷,雞的糞尿也會被廢菇包吸收,一方面有助降低養雞場臭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廢菇包的肥力,可再製為肥料回歸土地,創造另一個經濟效益。SolvingEnvironmentalPollution
B-08專職務農近 50 年的林堃松種過不少經濟作物,曾經歷過全家 4 口 1 年收成只有 10 來萬元,必須去打零工貼補家用的苦日子,也遇過種檳榔年收上百萬元的榮景,隨著產業起伏,檳榔商機不再,他 10 多年前無心在檳榔樹下種植的油茶和鳳凰山茶如今結實纍纍,剛好搭上近年民眾食用苦茶油的風潮,開展新機。LocalFarmers在地農民 - 林堃松在地種植CountrysidePlanting40
68 歲的林堃松從小跟著父親在田裡拔草,後來雖然念化工領域,但 1975 年服完兵役後仍選擇回到新社山上當專業農夫,耕耘 2、3 甲田園。林堃松說,一開始跟著父親種老薑,是這些年來長期且穩定的收入來源,至今仍種了近 2 分地,年收入約 4、50 萬元,尤其去年收成不錯,薑沒有被水泡爛,收穫 100 多萬元,不過務農是靠天吃飯,前幾年也曾種到不敷成本。林堃松還種過仙草、梅子、李子、水蜜桃、竹筍等,仙草因產業變化,只種了1 年多,梅子種了 10 多年,直到 1990 年代初期食品工廠不收了,才留下少許自己醃製零售。他也曾種了 1 千多棵李樹,原本 1 年可收好幾萬斤,銷路不錯,可是在 1980年代中期,東南亞和大陸李子大量進口到台灣,台灣李價格大跌,加上食品工廠出現倒閉潮,他就改種鮮食的大紅李。Becoming a Farmer inthe Mountains41XINSHE MICROSCOPY
The Transformation Journey of Bamboo Shoots and Betel Nuts in a Mountain Farm42
The Transformation Journey of Bamboo Shoots and Betel Nuts in a Mountain Farm山上農家多有種竹子,有些人嫌麻煩不願積極採筍,林堃松會採集自家和別人讓他採的竹筍,賣給加工廠製成脆筍,不過隨著年紀增長,現在除非預約,他才會去採收。林堃松說,務農之初很辛苦且收入不好,全家 4 口的 1年收成只有 10 幾萬元,他只好去背砍草機幫人家打工,最早 1 天工錢 500 元,後來工錢逐步攀高,現在已漲到2700 元。「直到種了檳榔,生活才開始改善。」林堃松回憶,他約在 1984 年開始種檳榔,當時政府抱持著不鼓勵也不反對的態度,卻會對外宣傳檳榔 1 年的產值達 2、3 億元,他也跟著大家一起種,還記得第一棵檳榔樹結果 100 多顆,每顆賣了 15 元,讓他小賺一筆。林堃松指出,檳榔行情最好的時候,1 顆可以賣到 17、18 元,他動作稍慢沒跟到,不過長期平均每顆也有 5 到 7元,但隨著吃檳榔人口減少和政策轉變,國有財產署要求砍除,他們只能配合。因喜愛茶花,林堃松 10 多年前開始在檳榔樹下種植油茶樹和台灣原生種的鳳凰山茶,前幾年食用油一再出包引發食安風暴後,意外湧現食用苦茶油風潮,而林堃松的 2 種茶樹也開始收穫,原本自製的苦茶油都是自用或送人,如今成了高經濟價值的油品,他也訂購小型榨油機自製品質有保證的苦茶油,「意外」成就了轉型和獲利契機。茶籽也引來老鼠、松鼠、飛鼠、山羌的覬覦,還沒成熟就被吃掉不少,讓他有些心疼,但也只能豁達面對,「多種一些,給牠們吃吧」。Facing Adversity withResilience43XINSHE MICROSCOPY
B-9國中畢業就離開新社山區北漂的陳義雄,32 歲因父親逐漸年邁返鄉接手務農,隨著社區發展賞螢等遊程,讓他重新認識腳下這塊土地,自學兼四處上課充實知識,並融入親身經驗投入生態解說和旅遊導覽,10 多年來已是推銷在地特色的達人。LocalGuide在地導覽員 - 陳義雄在地推廣SpecializedPromotion44
61 歲的陳義雄在 16 歲時北上新竹的工廠打拚,後來轉到台中市區從事機、汽車等機械修理工作,1995 年返鄉接手家中 1 甲多的果園,早年主要種植梨子,這幾年改種甜柿,近年卻為「猴害」所苦,試過架電網等方式都沒用,大批猴群肆虐讓他感慨「連我想吃都很難」,考慮未來把果園轉為造林,守住這片青山綠水。隨著新社發展夜間賞螢,陳義雄被找去幫忙帶隊解說,他為了不漏氣,自己去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現改名為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圖書館等查找資料,並加入農委會水保局(現改制為農業部水保署)的培根計畫等,前後上課 10 年,充實各種解說知識。他說,新社賞螢集中在每年 4、5 月,不過這幾年螢火蟲數量變少,他觀察發現不是農業發展造成的問題,而是氣候因素,有時雨很大、有時又沒雨,這種趨向極端的氣候讓螢火蟲的食材變少和幼蟲死亡。如果想到新社 1 日遊,陳義雄會在台中高鐵站接外地旅客,驅車經北屯往中興嶺上山,沿途介紹「中部軍人財政部」經補庫、東山樂園等故事,再到香菇街體驗採菇,訴說早年清泉崗機場興建和「陽明山計畫」遷村歷史,中午可享用菇特色料理,下午還能到薰衣草森林、沐心泉、桃李河畔等賞景,若要過夜還有民宿。若想探尋日治時期號稱遠東最大水利設施的白冷圳,陳義雄會帶著遊客從取水口一路走出來,沿路看水橋、倒虹吸管等景觀,再到終點站圓崛,主線長約 16.6 公里。值得一探的還有源自日治時期的種苗改良繁殖場,當年日人在「農業台灣、工業日本」政策下,在此成立「台灣總督府蔗苗養成所」,發展甘蔗產業和供應優良蔗苗來製糖,如今第二苗圃則是知名「新社花海節」的場地。陳義雄更會把親身經驗融入導覽,如父輩跟他說 1959 年八七水災造成中和國小滿目瘡痍的慘況,以及他親歷 2004 年敏督利颱風七二水災對新社的破壞,甚至直接指著食水科溪的漂流木見證大自然的反撲,提醒大家要做好水土保持及友善環境的重要性,寓教於樂。從機械師到導覽達人From Mechanic ToTour Guide Expert45XINSHE MICROSCOPY
B-10少小離家、中年返鄉務農的詹景郎,積極參與中和社區各項工作,除了協助推動農村再生、休閒農業區設立,籌設社區守望相助隊,還四處上課充實自然生態、在地文史相關知識,更長期擔任社區導覽解說員,熱心跟遊客介紹新社之美、中和的好。Local Guide在地導覽員 - 詹景郎在地推廣SpecializedPromotion46
69 歲的詹景郎 10 多歲就北漂闖蕩,在台北市成家立業,開了 2家洗衣店,1995 年父親去世,遺留下新社中和的農地,因他的兄弟有意脫手繼承的田地,詹景郎花錢買下,1997 年帶著妻兒返鄉荷鋤,種起各式蔬果。詹景郎積極參與社區各項活動,為了充實山林田野知識,他除了透過看書、電視生態節目學習,還持續到社區大學、水保局、東勢林場等單位上自然生態探索、螢火蟲導覽等課程;此外,中和社區出版蝴蝶專書和 2012 年通過農村再生審查、2013 年成立抽藤坑休閒農業區,他也投入協助調查蝶況、耆老口述歷史和各種討論。詹景郎工作之餘也推動社區導覽,他建議中和一日遊若是在非賞螢火蟲季節,可先到當地農夫市集接受園區導覽、夏天體驗竹簍、草仔粿或紅龜粿 DIY,冬天體驗薑糖 DIY 等,中午可到餐廳吃風味餐或預約社區媽媽料理,下午再到外環道賞溪看魚玩水或參訪白冷圳。每年 3 月中到 5 月中旬是新社賞螢季,詹景郎建議可以等中午再抵達中和,先接受園區導覽,下午安排手作披薩,傍晚吃自製披薩當晚餐,並聽導覽員解說賞螢路線和相關資訊,約 6 點半天黑後就可上山賞螢,來回約 50 分鐘到 1 小時。詹景郎說,中和抽藤坑的螢火蟲可說是「滿山滿谷」,因為這處約 7、8 公頃的土地,從水溝邊到上方稜線全屬同一地主,地主除了在一小塊地上種蔬果外,其餘保持未開發狀態,雖未刻意復育螢火蟲,但有水源加上長期砍草堆積的腐爛軟泥有許多蝸牛、蛞蝓等,可做為螢火蟲幼蟲的食物,因此他多年導覽過程中詢問遊客,都說沒看過這麼密集的螢火蟲景象。他表示,中和平常可看到 3 到 5 個螢火蟲品種,包括台灣窗螢、紅胸黑翅螢、脈翅螢等。此外,詹景郎也有私房景點,就是自家果園,除了蔬果,還有光臘樹吸引獨角仙覓食,供小朋友近距離觀察,是親子團的最愛。有意請詹景郎導覽可洽新社區農會或中和社區發展協會。返鄉務農,打造螢火蟲滿山滿谷的中和社區Off-The-Beaten-PathFirefly Watching Spot47XINSHE MICROSCOPY
TO BECONTINUTED在地旅宿不只有山水風情的新社旅宿離開都市的喧囂,走進新社,體驗回歸自然的獨特魅力。無論是入住民宿還是選擇露營,都能感受到主人對於家的獨特詮釋。走進別人的故事,創造屬於自己的在地體驗與情感連結。NEXT EPISODE72024月月刊vol.003MICROSCOPYXINSHE新社微觀學48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artisan spirit.
指導單位:教育部、臺中市政府、新社區公所執行單位: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協辦單位:嶺東科技大學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暨 USR 計畫推動中心計畫名稱:產業再興 - 跨域社會設計翻轉新社農創品牌價值MICROSCOPYXINSHE新社微觀學